貪字得個貧!網上投資騙案受害人阿強(化名) ,去年底點擊網上一個投資廣告,騙徒利用高回報率作招徠,再透過群組成員分享營造“有錢賺”假像,誘使他先后多次入帳到指定戶口,之后再訛稱他成功抽中內地新股,但需投資80萬元,結果阿強向家人借錢,到銀行準備過數時,幸獲職員提醒,指該戶口有可疑,阿強方知受騙,報警求助,但他之前存給騙徒的20萬元,已經化為烏有。
阿強事后得知,警方有“防騙視伏APP”,可協助市民辨識詐騙來電和網站,“如果自己一早下載相關程式,或可避過這個投資騙局;因此,我已推薦給親戚朋友,以減低大家中招的機會?!?/p>
▲網上投資騙案受害人阿強(化名)憶述被騙經過。
近半受訪者有裝“防騙視伏APP” 當中近9成人認為可助防騙
在今次防騙意識問卷調查中,有46%受訪市民表示有下載“防騙視伏APP”,當中近9成人認為可幫助他們預防騙案,而“可疑來電警示”及“詐騙及網絡安全進行風險評估”的功能,被認為最有效防止騙案。
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提醒市民,要養成“事實查證”習慣,在提供個人資料或匯款時,應保持謹慎,更要從多方查證,警方“防騙視伏APP”正是強大且可靠的事實查證工具。
他指出,“防騙視伏APP”能夠分辨可疑來電及網址,當市民收到可疑電話或進入釣魚連結時,程序會自動彈出警示。另外,警方會按報案資訊每日更新騙徒資料,程式亦設有平臺供市民舉報騙案,系統會進行分析,如核實后將納入程式資料庫。截至今年9月初,“防騙視伏APP”已錄得57萬次下載及480萬次搜尋、超過17萬個可疑來電及1.5萬個可疑網站舉報,成效顯著。
▲梁以德提醒市民,要養成“事實查證”的習慣,并下載警方的“防騙視伏APP”。
騙徒行騙心理方程式 針對不同受害人
騙徒有一套行騙心理方程式,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剖析不同騙案的受害人心理,以購物騙案為例,“當我們想買東西,都會有興奮或期待感覺,正是這些感覺,會令我們容易失去理智,想盡快得到,說物品好罕有、限時優惠等,令受害人認為如不把握今次機會,將來就不能擁有,越罕有,占有欲越大,結果容易墮進詐騙陷阱?!?/p>
至于投資騙案,馮浩堅表示,大眾市民相信權威,騙徒會假扮成投資達人及開一些群組,營造很容易賺錢氣氛,群組成員會眩耀因獲利所購買的奢侈品,令原本心大心細的受害人更容易從眾,而通常這些投資達人不會一下子叫受害人投資大量金錢,而是要求逐少逐少投資,并會給予回報。
當受害人賺到錢,投資額就會越來越大,騙徒此時就會“收割”。當受害人要取回之前賺取金錢,騙徒就表示要收取手續費,受害人感到已投放了這么多金錢,如不繼續的話,就連之前的錢都拿不回,結果繼續給錢越踩越深。
▲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剖析不同騙案的受害人心理。
客戶服務騙案則是掌握受害人恐懼心理,騙徒告訴你如要取消服務,就要付出大量金錢,受害人聽到很害怕,騙徒此時會表現到很想幫助,令受害人產生一種信任,“只要你再給我一次錢,就能解決這個問題”,至此,受害人心態就像賭博,然后一次又一次受到騙徒控制。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
最權威的香港本科升學資訊!10月19日,星島新聞集團攜香港各大高校,在深圳舉辦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,推介優質香港高等教育資源。名額有限,請點擊鏈接填寫資料,及早獲得參加機會。
https://www.wjx.top/vm/QkvSl2q.aspx
報名人數眾多,會有資格審核環節,請務必認真填寫。